關於我自己

我的相片
專研古代三墳之典學術連山易、歸藏易、周易經、易理、易數、易術、易法、堪輿術、陰宅、陽宅、奇門遁甲、姓名學、紫微斗數、梅花易數、八字命理、七政四餘、黃帝內經、並且辯證秘訣真偽、一切學理依據全部符合『源、理、義、法、竅』學術程序。

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

0616【靈樞、寒熱第七十第003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寒熱第七十
003文
黃帝曰:去之奈何?
岐伯曰:
請從真本引其末,可使衰去而絕其寒熱。
審按其道以予之,徐往徐來以去之,其小如麥者,一刺知,三刺而已。




0615【靈樞、寒熱第七十第002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寒熱第七十
002文
黃帝曰:去之奈何?
岐伯曰:
鼠瘺之本,皆在於臟,其末上出於頸腋之間。
其浮於脈中,而未內著於肌肉,而外為膿血者,易去也。




0614【靈樞、寒熱第七十第001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寒熱第七十
001文
黃帝問曰:寒熱瘰鬁在於頸腋者,皆何氣使生?
岐伯曰:
此皆鼠瘺寒熱之毒氣也。
留於脈而不去者也。




0613【靈樞、憂恚無言第六十九第002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憂恚無言第六十九
002文
黃帝曰:刺之奈何?
岐伯曰:
足之少陰,上系於舌,絡於橫骨,終於會厭。
兩瀉其血脈,濁氣乃辟,會厭之脈,上絡任脈,取之天突,其厭乃發也。





0612【靈樞、憂恚無言第六十九第001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憂恚無言第六十九
001文
黃帝問曰:人之卒然憂恚,而言無音者,何道之塞?
何氣不行,使音不彰?
願聞其方。
少師答曰:
咽喉者,水穀之道也。
喉嚨者,氣之所以上下者也。
會厭者,音聲之戶也。
口唇者,音聲之扇也。
舌者,音聲之機也。
懸雍垂者,音聲之關也。
頏顙者,分氣之所泄也。
橫骨者,神氣所使,主發舌者也。
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,頏顙不開,分氣失也。
是故厭小而疾薄,則發氣疾,其開闔利。
其出氣易其厭大而厚,則開闔難,其氣出遲,故重言也。
人卒然無音者,寒氣客於厭,則厭不能發,發不能下,至其開闔不致,故無。




0611【靈樞、上膈第六十八第002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上膈第六十八
002文
黃帝曰:刺之奈何?
岐伯曰:
微按其癰,視氣所行,先淺刺其傍,稍內易深,還而刺之。
毋過三行,察其浮沉,以為淺深,已刺必熨,令熱入中,日使熱內,邪氣易衰,大癰乃潰。
伍以參禁,以除其內。
恬儋無為,乃能行氣。
後以鹹苦,化穀乃下矣。




0610【靈樞、上膈第六十八第001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上膈第六十八
001文
黃帝曰:氣為上膈者。
食飲入而還出餘已知之矣。
蟲為下膈,下膈者,食啐時乃出,餘未得其意,願卒聞之。
岐伯曰:
喜怒不適,食飲不節,寒溫不時,則寒汁流於腸中。
流於腸中則蟲寒,蟲寒則積聚,守于下管,則腸胃充廓,衛氣不營,邪氣居之。
人食則蟲上食,蟲上食則下管虛,下管虛則邪氣勝之,積聚以留,留則癰成,癰成則下管約。
其癰在管內者,即而痛深。
其癰在外者,則癰外而痛浮,癰上皮熱。




0609【靈樞、行針第六十七第008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行針第六十七
008文
黃帝曰:針入而氣逆者,何氣使然?
岐伯曰:
其氣逆與其數刺病易甚者,非陰陽之氣,浮沉之勢也。
此皆粗之所敗,上之所失,其形氣無過焉。




0608【靈樞、行針第六十七第007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行針第六十七
007文
黃帝曰:數刺乃知,何氣使然?
岐伯曰:
此人之多陰而少陽,其氣沉而氣往難,故數刺乃知也。




0607【靈樞、行針第六十七第006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行針第六十七
006文
黃帝曰:針已出而氣獨行者,何氣使然?
岐伯曰:
其陰氣多而陽氣少,陰氣沉而陽氣浮者內藏。
故針已出,氣乃隨其後,故獨行也。




0606【靈樞、行針第六十七第005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行針第六十七
005文
黃帝曰:其氣與針相逢奈何?
岐伯曰:陰陽和調而血氣淖澤滑利,故針入而氣出,疾而相逢也。




0605【靈樞、行針第六十七第004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行針第六十七
004文
黃帝曰:何以知其頗有陰也?
岐伯曰:
多陽者多喜,多陰者多怒,數怒者易解。
故曰:頗有陰,其陰陽之離合難,故其神不能先行也。




0604【靈樞、行針第六十七第003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行針第六十七
003文
黃帝曰:重陽之人而神不先行者,何也?
岐伯曰:此人頗有陰者也。




0603【靈樞、行針第六十七第002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行針第六十七
002文
黃帝曰:何謂重陽之人?
岐伯曰:
重陽之人,煸煸叫高高,言語善疾,舉足善高,心肺之臟氣有餘,陽氣滑盛而揚,故神動而氣先行。




0602【靈樞、行針第六十七第001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行針第六十七
001文
黃帝問曰:余聞九針于夫子,而行之于百姓,百姓之血氣各不同形,或神動而氣先針行。
或氣與針相逢或針已出氣獨行。
或數刺乃知。
或發針而氣逆或數刺病易劇。
凡此六者,各不同形,願聞其方。
岐伯曰:
重陽之人,其神易動,其氣易往也。




0601【靈樞、百病始生第六十六第009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百病始生第六十六
009文
黃帝曰:善。
治之奈何?
岐伯答曰:
察其所痛,以知其應,有餘不足,當補則補,當瀉則瀉,毋逆天時,是謂至治。




0600【靈樞、百病始生第六十六第008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百病始生第六十六
008文
黃帝曰:其生於陰者奈何?
岐伯曰:
憂思傷心重寒傷肺。
忿怒傷肝醉以入房,汗出當風傷脾。
用力過度,若入房汗出浴,則傷腎。
此內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。




0599【靈樞、百病始生第六十六第007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百病始生第六十六
007文
黃帝曰:其成積奈何?
岐伯曰:
厥氣生足悅,挽生脛寒,脛寒則血脈凝澀,血脈凝澀則寒氣上入於腸胃。
入於腸胃則膜脹,膜脹則腸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,日以成積。
卒然多食飲,則脈滿,起居不節,用力過度,則絡脈傷。
陽絡傷則血外溢,血外溢則衄血。
陰絡傷則血內溢,血內溢則後血。
腸胃之絡傷,則血溢於腸外,腸外有寒,汁沫與血相摶,則併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。
卒然外中於寒,若內傷於憂怒,則氣上逆,氣上逆則六輸不通,溫氣不行,凝血蘊裹而不散,津液澀滲,著而不去,而積皆成矣。




0598【靈樞、百病始生第六十六第006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百病始生第六十六
006文
黃帝曰:積之始生,至其已成奈何?
岐伯曰:
積之始生,得寒乃生,厥乃成積也。




0597【靈樞、百病始生第六十六第005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百病始生第六十六
005文
其著于陽明之經,則挾臍而居,飽食則益大,饑則益小。
其著於緩筋也。
似陽明之積,飽食則痛,饑則安。
其著于腸胃之募原也。
痛而外連於緩筋,飽食則安,饑則痛。
其著於伏沖之脈者,揣揣應手而動,發手則熱氣下於兩股,如湯沃之狀。
其著於膂筋,在腸後者,饑則積見,飽則積不見,按之不得。
其著於輸之脈者,閉塞不通,津液不下,孔竅千壅,此邪氣之從外入內,從上下也。




0596【靈樞、百病始生第六十六第004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百病始生第六十六
004文
黃帝曰:願盡聞其所由然。
岐伯曰:
其著孫絡之脈而成積者,其積往來上下,臂手孫絡之居也。
浮而緩,不能句積而止之。
故往來移行,腸胃之間水,湊滲注灌,濯濯有音,有寒則膜膜滿雷引,故時切痛。




0595【靈樞、百病始生第六十六第003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百病始生第六十
003文
留而不去,則傳舍於絡脈,在絡之時,痛於肌肉,其痛之時息,大經乃代留而不去,傳舍於經,在經之時,灑淅喜驚。
留而不去,傳舍於輸,在輸之時,六經不通,四肢則肢節痛,腰脊乃強。
留而不去,傳舍於伏沖之脈,在伏沖之時,體重身痛。
留而不去,傳舍於腸胃,在腸胃之時,賁響腹脹,多寒則腸鳴飧泄,食不化,多熱則溏出糜。
留而不去,傳舍於腸胃之外、募原之間,留著於脈,稽留而不去,息而成積。
或著孫脈,或著絡脈,或著經脈,或著輸脈,或著於伏沖之脈,或著於膂筋或著於腸胃之募原,上連於緩筋川,邪氣淫浹,不可勝論。




0594【靈樞、百病始生第六十六第002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百病始生第六十六
002文
黃帝曰:餘固不能數,故問先師,願卒聞其道。
岐伯曰:風雨寒熱,不得虛,邪不能獨傷人。
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,蓋無虛,故邪不能獨傷人。
此必因虛邪之風,與其身形,兩虛相得,乃客其形,兩實相逢,眾人肉堅。
其中於虛邪也。
因于天時,與其身形,參以虛實,大病乃成,氣有定舍,因處為名,上下中外,分為三員。
是故虛邪之中人也。
始於皮膚,皮膚緩則腠理開,開則邪從毛髮入,入則抵深,深則毛髮立,毛髮立則淅然,故皮膚痛。




0593【靈樞、百病始生第六十六第001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百病始生第六十六
001文
黃帝問曰:夫百病之始生也。
皆生於風雨寒暑,清濕喜怒。
喜怒不節則傷臟,風雨則傷上,清濕則傷下。
三部之氣,所傷異類,願聞其會。
岐伯曰:
三部之氣各不同,或起于陰,或起于陽,請言其方。
喜怒不節則傷臟,臟傷則病起于陰也。
清濕襲虛,則病起於下。
風雨襲虛,則病起於上,是謂三部。
至於其淫浹,不可勝數。



0592【靈樞、五音五味第六十五第008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五音五味第六十
008文
黃帝曰:善乎哉!
聖人之通萬物也。
若日月之光影,音聲鼓響,聞其聲而知其形,非其夫子,孰能明萬物之精。
是故聖人視其顏色,黃赤者多熱氣,青白者少熱氣,黑色者多血少氣。
美眉者太陽多血,通髯極鬚者少陽多血,美鬚者陽明多血,此其時然也。
夫人之常數,太陽常多血少氣,少陽常多氣少血,陽明常多血多氣,厥陰常多氣少血,少陰常多血少氣,太陰常多血少氣,此天之常數也。




0591【靈樞、五音五味第六十五第007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五音五味第六十五
007文
黃帝曰:其有天宦者,未嘗被傷,不脫於血,然其須不生,其故何也?
岐伯曰:
此天之所不足也。
其任沖不盛,宗筋不成,有氣無血,唇口不榮,故鬚不生。




0590【靈樞、五音五味第六十五第006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五音五味第六十五
006文
黃帝曰:士人有傷于陰,陰氣絕而不起,陰不用,然其須不去,其故何也?
宦者獨去何也?
願聞其故。
岐伯曰:
宦者去其宗筋,傷其沖脈,血瀉不復,皮膚內結,唇口不榮,故鬚不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