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我自己

我的相片
專研古代三墳之典學術連山易、歸藏易、周易經、易理、易數、易術、易法、堪輿術、陰宅、陽宅、奇門遁甲、姓名學、紫微斗數、梅花易數、八字命理、七政四餘、黃帝內經、並且辯證秘訣真偽、一切學理依據全部符合『源、理、義、法、竅』學術程序。

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

0777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22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22文
黃帝曰:何謂疽?
岐伯曰:
熱氣淳盛,下陷肌膚,筋髓枯,內連五臟,血氣竭,當其癰下,筋骨良肉皆無餘。
故命曰:疽。
疽者,上之皮夭以堅,上如牛領之皮。
癰者,其皮上薄以澤。
此其候也。




0776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21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21文
黃帝曰:夫子言癰疽,何以別之?
岐伯曰:
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,則血泣而不行。
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,壅遏而不得行,故熱。
大熱不止,熱勝則肉腐,肉腐則歲膿。
然不能陷,骨髓不為煉枯,五臟不為傷,故命曰:癰。




0775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20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20文
發於足指,名曰:脫癰。
其狀赤黑,死不治。
不赤黑,不死。
不衰,急斬之,不則死矣。




0774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19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19文
發於足傍,名曰:厲癰。
其狀不大,初如小指發,急治之。
去其黑者,不消鯫益,不治,百日死。




0773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18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18文
發於足上下,名曰:四淫。
其狀大癰,急治之,百日死。




0772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17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17文
發於內踝,名曰:走緩。
其狀癰也。
色不變,數石其輸引,而止其寒熱,不死。




0771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16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16文
發於脛,名曰:兔齧。
其狀赤至骨,急治之,不治害人也。




0770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15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15文
諸癰疽之發於節而相應者,不可治也。
發于陽者,百日死。
發于陰者,三十日死。




0769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14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14文
發於膝,名曰:疵癰。
其狀大癰,色不變,寒熱。
如堅石,勿石。
石之者死,須其柔,乃石之者生。




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

0768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13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13文
發于股陰,名曰:赤施,不急治,六十日死。
在兩股之內,不治,十日而當死。



0767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12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12文
發於尻,名曰:銳疽。
其狀赤堅大,急治之,不治,三十日死矣。




0766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11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11文
發於股脛,名曰:股脛疽。
其狀不甚變,而癰膿搏骨,禾急治,三十日死矣。



0765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10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10文
發於脅,名曰:敗疵。
敗疵者女子之病也。
灸之,其病大癰膿,治之。
其中乃有生肉,大如赤小豆,判陵蔻。
草根各一升,以水一斗六升煮之,竭為取三升。
則強飲厚衣,坐於釜上,令汗出至足已。




0764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09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09文
發于膺,名曰:甘疽。色青。
其狀如穀實菰蕕吲,常苦寒熱,急治之,去其寒熱,十歲死,死後出膿。




0763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08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08文
發于胸,名曰:井疽。
其狀如大豆,三四日起,不早治,下入腹,不治,七日死矣。




0762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07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07文
發於腋下赤堅者,名曰:米疽。
治之以砭石,欲細而長,蹤砭之,塗以豕膏,六日已,勿裹之。
其癰堅而不潰者,為馬刀挾癭,急治之。




0761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06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06文
發於肩及牖,名曰:疵癰。
其狀赤黑,急治之。
此令人汗出至足,不害五臟,癰發四五日逞炳之引。




0760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05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05文
陽留大發,消腦留項,名曰:腦爍州。
其色不樂,項痛而如刺以針,煩心者死不可治。




0759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04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04文
發於頸,名曰:天疽。
其癰大以赤黑,不急治,則熱氣下入淵腋。
前傷任脈,內熏肝肺,熏肝肺十餘日而死矣。




0758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03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03文
黃帝曰:願盡聞癰疽之形,與忌曰:名。
岐伯曰:
癰發於嗌中,名曰:猛疽。
猛疽不治,化為膿,膿不瀉,塞咽,半日死。
其化為膿者,瀉則合豕膏,冷食,三日而已。




0757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02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02文
岐伯曰:
經脈留行不止,與天同度,與地合紀。
故天宿失度,日月薄蝕,地經失紀,水道流溢,草萱不成引,五穀不殖。
徑路不通,民不往來,巷聚邑居,則別離異處,血氣猶然,請言其故。
夫血脈營衛,周流不休,上應星宿,下應經數。
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,血泣則不通,不通則衛氣歸之,不得復反,故癰腫。
寒氣化為熱,熱勝則腐肉,肉腐則為膿,膿不瀉則爛筋。
筋爛則傷骨,骨傷則髓消,不當骨空,不得泄瀉。
血枯空虛,則筋骨肌肉不相榮,經脈敗漏,熏於五臟,臟傷故死矣。




0756【靈樞、癰疽第八十一第001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癰疽第八十一
001文
黃帝曰:余聞腸胃受谷。
上焦出氣,以溫分肉,而養骨節,通腠理。
中焦出氣如露,上注豁穀,而滲孫脈,津液和調,變化而赤為血。
血和則孫脈先滿溢,乃注於絡脈,皆盈,乃注於經脈。
陰陽已張,因息乃行叫,行有經紀,周有道理,與天合同,不得休止。
切而調之,從虛去實,瀉則不足。
疾則氣減,留則先後。
從實去虛,補則有餘。
血氣已調,形氣乃持。
余已知血氣之平與不平,未知癰疽之所從生。
成敗之時,死生之期,有遠近,何以度之,可得聞乎?




0755【靈樞、大惑論第八十第012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大惑論第八十
012文
黃帝曰:善。
治此諸邪奈何?
岐伯曰:
先其臟群,誅其小過,後調其氣,盛者瀉之,虛者補之。
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樂,定乃取之。




0754【靈樞、大惑論第八十第011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大惑論第八十
011文
黃帝曰:其非常經也。
卒然多臥者,何氣使然?
岐伯曰:
邪氣留於上瞧,上瞧閉而不通,已食若飲湯,衛氣留久于陰而不行。
故卒然多臥焉。




0753【靈樞、大惑論第八十第010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大惑論第八十
010文
其腸胃小,皮膚滑以緩,分肉解利,衛氣之留于陽也久。
故少瞑焉。




0752【靈樞、大惑論第八十第009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大惑論第八十
009文
故腸胃大,則衛氣行留久。
皮膚濕,分肉不解,則行遲。
留于陰也久,其氣不清,則欲瞑。
故多臥矣。




0751【靈樞、大惑論第八十第008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大惑論第八十
008文
黃帝曰:人之多臥者,何氣使然?
岐伯曰:
此人腸胃大而皮膚濕,而分肉不解焉。
腸胃大則衛氣留久,皮膚濕則分肉不解,其行遲。
夫衛氣者,晝日常行于陽,夜行于陰。
故陽氣盡則臥,陰氣盡則寤。




0750【靈樞、大惑論第八十第007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大惑論第八十
007文
黃帝曰:病目而不得視者,何氣使然?
岐伯曰:
衛氣留于陰,不得行于陽。
留于陰則陰氣盛,陰氣盛則陰曰滿,不得入于陽則陽氣虛。
故目閉也。




0749【靈樞、大惑論第八十第006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大惑論第八十
006文
黃帝曰:病而不得臥者,何氣使然?
岐伯曰:
衛氣不得入于陰,常留于陽。
留于陽則陽氣滿,陽氣滿則陽趼盛,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。
故目不瞑矣。




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

0748【靈樞、大惑論第八十第005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大惑論第八十
005文
黃帝曰:人之善饑而不嗜食者,何氣使然?
岐伯曰:
精氣並於睥,熱氣留於胃,胃熱則消谷,穀消故善饑。
胃氣逆上,則胃脘寒。
故不嗜食也。



0747【靈樞、大惑論第八十第004文】

黃帝內經、靈樞
大惑論第八十
004文
黃帝曰:人之善忘者,何氣使然?
岐伯曰:
上氣不足,下氣有餘,腸胃實而心肺虛。
虛則營衛留於下,久之不以時上,故善忘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