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我自己

我的相片
專研古代三墳之典學術連山易、歸藏易、周易經、易理、易數、易術、易法、堪輿術、陰宅、陽宅、奇門遁甲、姓名學、紫微斗數、梅花易數、八字命理、七政四餘、黃帝內經、並且辯證秘訣真偽、一切學理依據全部符合『源、理、義、法、竅』學術程序。

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

1108【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、第52文】

黃帝內經、素問卷第二十二
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
052文
帝曰:『善。
治之奈何?』
岐伯曰:『
厥陰之復,治以酸寒,佐以甘辛,以酸瀉之,以甘緩之。
少陰之復,治以鹹寒,佐以苦辛,以甘瀉之,以酸收之,辛苦發之,以鹹緛之。
太陰之復,治以苦熱,佐以酸辛,以苦瀉之、燥之、泄之。
少陽之復,治以鹹冷,佐以苦辛,以鹹緛之,以酸收之,辛苦發之,發不遠熱,無犯溫涼,少陰同法。
陽明之復,治以辛溫,佐以苦甘,以苦泄之,以苦下之,以酸補之。
太陽之復,治以鹹熱,佐以甘辛,以苦堅之。
治諸勝復。
寒者熱之,熱者寒之。
溫者清之,清者溫之。
散者收之,抑者散之。
燥者潤之,急者緩之。
堅者緛之,脆者堅之。
衰者補之,強者瀉之。
各安其氣,必清必靜,則病氣衰去,歸其所宗,此治之大體也。』